第一百一十四章 横强

面包不如馒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啦啦文学网 www.lalawx.com,最快更新斫宋最新章节!

    慕容彦达不知李寇的用意但知道这是个认真的家伙。 </p>

    他不懂李寇所想,于是直问有何疑虑处。 </p>

    李寇道:“堂堂监押为人所害,此疑一也;轻装简行往平常不去的地方去,又不知目的,此疑二也;监押,一县大官儿,去蹊跷地,也蹊跷的死,又一疑也。” </p>

    他回头道:“鲁达兄可愿同去吗?” </p>

    鲁达道:“洒家正要见这蹊跷一二三。” </p>

    李寇目视慕容彦达道:“此当为慕容兄所命。” </p>

    慕容彦达心里欢喜当即点头:“某派遣知情者与大郎一同去。” </p>

    他便摆一县之诰命官的威风,喝令刘都头再找几人与李寇同去,且有一县县尊之命:“李大郎,渭州壮士,折经略也知大明者。某今请来,是为杀敌,为破案。尔等仔细伺候,他的话,便是某的话,他有要求,便是某有要求,一个不从尔等须仔细皮,可知?” </p>

    几个军卒低头都道:“必以县尊之命为是。” </p>

    李寇正要过去,折彦质笑谓“如此大郎这寨主未当倒先作了县里的县尉”。 </p>

    慕容彦达一拍大腿叫道:“噫——左右县里无县尉无监押,大郎须帮为兄的忙便以这身份任事——任事,可不是任职,大郎可不能推托。” </p>

    可乎? </p>

    折彦质笑道:“县尉既不在监押又丧命自然要以县尊为主。” </p>

    鲁达低声提醒李寇注意,只任事职须州衙下文书。 </p>

    这也简单的很叫人往返一趟便好了。 </p>

    李寇不推托,叫刘都头带着人前头引路直奔现场去。 </p>

    潘原县很小,策马不过一个唿哨就到尽头了。 </p>

    这是一座沿着泾河呈现东西走向的河谷地闲,自东门入去西门须一个呼哨,南门到北门连一个唿哨也不用,沿途只看一条街道两旁市井林立,颇有几分富裕的景象了。 </p>

    刘都头一路陪着只说好话,处处都讲慕容知县到了才有如今富庶。 </p>

    鲁达冷笑道:“街道的确干净背后果真有这么富庶吗?” </p>

    他很愤怒地道:“李大郎方归乡来自然不知潘原境况的。” </p>

    哦? </p>

    李寇道:“鲁达兄来过潘原?” </p>

    “潘原前任县令是个糊涂官儿,那厮只懂搜刮,哪里照顾百姓,当年洒家在关西路给走马承受作贰佐的武官,稽考县官时过潘原县,便说这里定然要‘官逼民反’,果然,那糊涂官儿治下三百好汉,连夜闯入县衙好一顿打,打跑了官儿,自家流窜江湖,只说如今到了华州,投奔甚么华山寨的强贼去了。”鲁达怒斥道,“潘原县原有户三千口六千余,如今有户三千口六千余吗?” </p>

    刘都头赔笑只说艰难:“一场兵乱逃亡一半如今已算很好。” </p>

    李寇只听着,他倒有一事难明白。 </p>

    就他所见,一户人家怕少说也有三口人丁怎么三千户只六千口? </p>

    李寇回问老卒:“却是何故?” </p>

    老卒道:“常住一起的未必算是一户——还有逃丁的人。” </p>

    李寇恍然大悟,法律上的一户与现实中的一户还有区别。 </p>

    此外,逃避入丁的人也有很多。 </p>

    这倒是个机会…… </p>

    李寇知道分户不分家的人大半是为了逃避徭役,逃丁的恐怕也为逃徭役。 </p>

    这里头有很大文章可做哟! </p>

    前提是他能制造虹吸效应接纳人口。 </p>

    不易。 </p>

    鲁达看一眼李寇不再说风凉话了。 </p>

    他是爽直但不是憨批。让李寇莫被这些老兵油子蒙了最好。 </p>

    马到米粮街,刘都头使个眼色让人来牵马坠蹬。 </p>

    老卒淡淡道:“郎君坐骑轻易不服生人。” </p>

    他与那妇人同乘一骑也未引人注目,这让李寇对此时的风气略有了解。 </p>

    妇人虽绾发髻收腰身但一眼便看到那是个女子,由是宋代确不是明清时候社会风气可比。 </p>

    她利索下马牵着缰绳,在街头拴马桩上栓了。 </p>

    李寇注意到那妇人竟有十分警惕心眼。 </p>

    她机敏环顾周围走到马侧立足。 </p>

    若非天生必有他人教授。 </p>

    李寇又看一眼老卒,老卒坦然点头果然是他教授。 </p>

    “戒备。”李寇将几个流民壮士交给他管。 </p>

    老卒一愣稍有些忐忑。 </p>

    “折公愿放你,我愿助你们,谁有说法自来寻我是了。”李寇将手中大枪交给他,“仔细有暗箭。” </p>

    此时,街巷有人见军马到来竟指指点点都来围观。 </p>

    李寇见此很是皱眉,他只见街头拴马桩三五丈外有一滩还未干涸的血迹。 </p>

    此外竟无任何可用现场。 </p>

    “让他们回家待着。”李寇先高看古人素质。 </p>

    哪成想竟有人抱手嘻嘻哈哈站在血迹上不肯走。 </p>

    刘都头劝道:“都是乡里乡邻也不好……” </p>

    “鲁达兄,将他们打走——那几个站在血迹之处的抓起来。”李寇直令鲁达办。 </p>

    鲁达果然是个能办事儿的人。 </p>

    他提着铁棍一通乱打,众人急忙躲避时便被他轻轻提住几个靠近的扔出人群。 </p>

    “杀人之处尔等看鸟甚?”鲁达喝令州衙跟来几个军卒一起动手。 </p>

    片刻,整条街都安静了。 </p>

    李寇蹲在血迹之处仔细观察,地上的血迹是喷出来的。 </p>

    是张监押的吗? </p>

    李寇叫刘都头两个手下:“你们是第一个赶到这里的?” </p>

    那两人都点头:“俺们到的时候张监押断气了。” </p>

    真是两个会说话的人。 </p>

    李寇道:“到时这里还有什么人?” </p>

    那两个一起摇头:“杀人的地方哪里敢有人。” </p>

    冷不防鲁达自后头一棍。 </p>

    这两个明显是在撒谎呢。 </p>

    只是撒谎也需要深思熟虑。 </p>

    李寇道:“果然无人敢看那么方才这些又是什么?” </p>

    刘都头忙道:“大约是张监押到了县衙百姓才敢围观。” </p>

    李寇不置可否,他不是法医但懂一些常识。 </p>

    地上的血为喷溅状且有秽物,真若是张监押则必定为当面刺杀者。 </p>

    因为地上还有一滩血迹明显是衣襟染血留的。 </p>

    “一刀致命显然是个高手。”李寇见鲁达也在看于是说。 </p>

    鲁达道:“只怕也是个熟悉的人。” </p>

    他喝问军卒:“张监押身高几何又与谁有大仇?” </p>

    这便是他性格暴躁的表现,哪里有这么问案的。 </p>

    李寇自去在那几个大胆围观的身边转圈,几圈才下来那几个脸上见了汗。 </p>

    “一县监押被贼人所杀,此朝廷震动的大案,寻找不出贼人们,你等便是替罪之羊,大胆来围观,脚上染血迹,你等不砍头哪个被砍头?”李寇道,“罢了,就这几个罢,带走,明日一发送往州衙,便说贼人行凶之后反身去围观,正被军卒抓个正着,秋后问斩正免却我等破案之苦。” </p>

    此言一出急了那刘都头。 </p>

    “此事不合如此办理!”刘都头大喝一声竟敢握刀柄去。 </p>

    李寇背着手回头瞧着他,笑容和煦只瞧着他。 </p>

    刘都头骇然,急忙低下头只嘟囔一句“县民安分怎可以随意栽赃”。 </p>

    有刘都头做主,那几个竟也敢一起聒噪。 </p>

    李寇状很森冷,骤然出手只听刷的一声。 </p>

    他竟瞬间夺刘都头之刀凶狠一劈直落一人额头。 </p>

    这一刀,要杀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