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这奇怪老头,一身臭毛病

江南山水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啦啦文学网 www.lalawx.com,最快更新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最新章节!

    百姓中的这个老头,看起来非常的奇怪。

    首先,他很懒!

    别的百姓来到杨家村,基本都是为了找干活,要么去疏通沟渠挖取河泥,要么去砍伐荒林开垦土地,大家目的都很明显,来此干活挣钱挣粮。

    想要干活,就得努力……

    但由于大家是本地人,属于假冒的江淮流民,无论开荒种田还是挖河通渠,县里早已贴出布告是为了赈济灾民,当地百姓不在此列,意味着不享受这份待遇。

    明明待遇很好,针对却是流民,本地穷苦百姓心里憋屈,但却不敢反对县衙的决定。

    但是,大家又都渴盼享受这份待遇……

    怎么办呢?

    只能冒充!

    反正我是穿着破烂衣裳过来的,并且我家境其实和流民没区别,虽然家里有着几间破屋,但是已经没田没地没粮食……

    不来找干活,难道饿死么?

    而如果像以前那样,继续给县里大户干活,无论干多少年也没用啊,仍旧还是被盘剥压榨的命。

    所以,我们豁出去了,死皮赖脸的冒充,死皮赖脸的来干活。

    如果被发现,立马跪下哭。

    前些日子不是有过例子么,书吏们‘发现’了冒充者,原本是准备强行撵走的,结果被冒充者哭的心软了,于是就假装没有发现,默许大家继续的干活。

    老百姓们不傻,意识到这是书吏们照顾,毕竟大家都是泾县人,本乡本土的肯定念点乡情。

    只不过念情归念情,不能让书吏们难做,所以该伪装还得伪装,并且干活也要更努力。

    那些江淮灾民能玩命的干,我们泾县百姓难道不行吗?

    堂堂本地人,难道被外人别下去不成?

    哼,我们泾县丢不起这个脸。

    不就是干活么?

    祖祖辈辈谁没吃的就是这份苦。

    只要能挣到钱粮养家,谁会吝啬两膀子力气?

    况且这里不止是能挣到钱粮,关键是开荒的政策让人疯狂,老天爷啊,五五分成,只要开荒一亩地,就有半亩属于自己。

    而如果今年拼一拼命,咬牙玩命的开它十亩,岂不是意味着能分到五亩田地,五亩地已经足够一个孩子一年口粮啊。【古代粮产低,五亩之田养一童,这是有明文记载的,不是故意为了剧情难度编造。】

    田,是百姓的命!

    为了拥有田,有谁肯偷懒。

    反而恨不得把全部力气使出来,生怕自己比别人开的荒田少。

    在这种你争我赶的比拼中,整个杨家村附近一片热火朝天,无论是江淮的灾民们,又或者本地冒充的百姓们,全都铆足了劲头,干起活来不要命。

    唯独那个老头,他和所有人不一样。

    他是真懒啊,根本就没打算干活。

    第一天来的时候,这老头跟随的是泾县西乡的一支村民小队,

    老头是在半道上加入小队的,自称和本村的小队走散了,并且还可怜巴巴的哭诉,说他是来自隔壁县的孤寡。

    隔壁县!

    算邻居!

    况且是孤寡老人,必须稍微照顾些。

    所以泾县西乡的村民小队没撵走他,而是同意带着老头一起前来杨家村。

    尤其是看老头的年龄太大,这么大的年龄还来找活,穷人是最体谅穷人的,大家对他越发同情。

    所以在第一天来找活的时候,大家都准备帮老人搭一把手,一旦发现老人干活太吃力,西乡小队肯定会帮一帮。

    结果没想到的是……

    这老头根本不干活!

    那天到了杨家村后,大家小心翼翼的溜上河岸,个个假装江淮流民,主动开始疏通河渠。

    他们干活很拼命,并且不担心会被撵走,原因是前几批西乡人已经察觉到了一个秘密,他们泾县西乡人在杨家村这边有优待。

    至于为什么,西乡人有猜测,据说是因为他们的老乡宋老生,如今担任杨家村里的私塾先生。

    那位老乡很受杨氏的重视,连带着他们西乡人也受优待。

    有后台就是不一样啊,他们西乡人可是在杨氏有后台的人。

    来了就能干活,不用担心被撵!

    每当他们西乡人冒充流民被发现,书吏们总是装作恶狠狠的吓唬两句,然而手中的册子却悄悄打开,提笔记下他们干活的工分。

    到了收工之时,立马发放粮食,根本不提他们是冒充的人,而是按照流民政策给予待遇。

    越是如此优待,西乡人越是规矩,他们不想给老乡宋老生丢脸,所以凡是来干活的都很拼命。

    然而没想到的是。

    路上捡的老头给他们丢了脸。

    那一天,这支西乡小队永远忘不了,他们正在沟渠里辛苦的劳作,抬着装满河泥的藤筐去装车,忽然发现老头不见了,顿时众人全都担心。

    毕竟这里是河渠啊,到处是深深的淤泥,那老头的年龄太大,说不定栽倒在淤泥里。

    真要是栽倒了淤泥里,几个喘息就会被憋死,所以西乡小队全都焦急,连忙放下藤筐开始找。

    赶紧找,及时找到说不定还有救……

    可是大家找遍了这一段河渠,却始终没有发现什么踪迹,正当大家惊慌失措时,忽然却听到岸边响起打鼾声。

    顺着鼾声,抬眼望去,顿时大家全都傻眼,发现那老头竟然在睡觉。

    他根本就没下河,他躲在岸边偷懒!

    顿时这支西乡小队怒了,冲上前去喊醒了老头,纷纷指责道:“你怎么睡觉?你有脸睡觉?”

    哪知老头却睡眼惺忪,打个哈气伸着懒腰,似乎根本没听到指责,反而十分惊喜的反问:“是不是开饭了?你们喊老朽吃饭吗?”

    西乡人愣住了!

    全都愣住了!

    足足好半晌过去,才有一个青壮怒气冲冲,开口道:“你不干活,偷懒睡觉,竟然有脸问开饭?你来这里是混饭吃的吗?”

    如果是稍微要点脸的人,恐怕被这么呵斥早就开始认错。

    然而老头却仿佛听不出呵斥,反而笑呵呵的连连点头,装傻充愣道:“是啊,老朽来吃饭啊。杨氏不是号称管饭吗?既然管饭我肯定吃。”

    “你到底要不要脸?”西乡小队全体大怒,纷纷脸色铁青道:“杨氏管饭,是因为大家来干活。咱们付出力气,人家给粮给粥。如果什么都不敢,凭什么吃人家的粮食。”

    “你一个人偷懒不干活,把我们西乡人的脸面都丢了。”

    最终吵闹的结局,西乡小队败下阵,那老东西根本就不要脸,无论大家怎么说他都不在乎。

    真懒啊!

    老东西是真懒啊!

    全程不肯动弹一下手脚,一直躺在河渠边上躲活,要么是酣睡,要么是翻个身继续酣睡,气的大家不断骂他,但他鼾声如雷听不见。

    说他听不见吧,其实耳朵似乎比所有人都好使,当工地那边敲锅通知开饭时,这老东西立马睁开眼爬了起来。

    好家伙,七老八十的人,速度竟然不比青壮慢,一溜烟直奔开饭那边跑去。

    西乡人气的越发脸色铁青。

    开饭的时候,大家感觉丢人,所以全都蔫头耷脑,领一碗稀粥立马端到角落里吃。

    生怕被人注意到啊!

    生怕被人笑话他们小队有懒汉。

    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度过了第一天。

    而也就在这第一天的第一顿饭时,西乡小队又发现了老头的另一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