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明末农民起义7

八扇屏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啦啦文学网 www.lalawx.com,最快更新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围绕在万历皇帝身上的,出了常年不上朝,还有两件大事,一个是万历三大征,一个是国本之争,这两件事基本能牵扯出明朝几个大政策的变化,也更能解释明朝如何演变成最后的溃败。]

    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的坐直了身子,要仔细听一听,打算防患于未然。

    [万历三大征,是指发生在万历年间,先后在西北、西南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是鞑靼叛变的宁夏之役、日本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苗疆土司叛乱的播州之役。]

    朱元璋好嘛,合着没一个省心的。

    他想起天幕的私信回复,里面批评了他设定“不征之国”的外交政策,原来这些弹丸小国后世这么不老实

    倒是西北的蒙古和西南的土司,一个是老冤家对头,一个就从来没安分过。

    看来这个鳖孙虽然不上朝,但正事还是干了点

    [咱们凭良心说,虽然万历从十四年开始就陆续开始不上朝,但是一开始倒也没很过分,刚刚说过的朝廷半瘫痪状态都是万历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这三场战争,恰巧就是发生在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间。

    那时候万历遇到这种军国大事的奏折还是回复的比较及时的。]

    朱元璋夸早了,二十年不理政还是很过分。

    [先说哱拜的叛乱,虽然蒙古是大明的死敌,但这件事我觉得文官也有责任。

    哱拜是蒙古鞑靼部人,在嘉靖中期的时候,因为触犯本族首领,所以逃出部落,投靠了到了明朝,一直在宁夏守备的麾下效力。

    就像永乐大帝征服了朵颜三卫为其卖命一样。朱元璋在消灭了北元之后,蒙古部落也分成了两部分,东边的叫鞑靼,西面的叫瓦剌--就是朱祁镇去留学的地方。

    只不过瓦剌在也先死后继续分裂,让鞑靼的地盘扩展到西面来了,这不,嘉靖年间已经跑到宁夏来了。

    明朝和瓦剌、鞑靼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帝国的历史,互相之间有投降或叛乱的将领很正常,有的蒙古人甚至归化的太久,比官绅更忠心。

    比如明末武将满桂,就是蒙古人,最后为大明战死沙场了,节操不知道比京城勋贵和江南士大夫高到哪里去了。]

    李善长有点不自在,虽然他老家是浙东的,但是离江南挺近的,大家都是南人,都是官绅阶级。让天幕这么一说,他脸也涨红了。

    [咳咳,扯远了。哱拜投靠明朝后,打仗凶猛,多次立下战功,累官至都指挥使,最后是以副总兵的身份致仕的,他儿子承袭了这个官职。

    按说这辈子挺圆满的。

    但是在万历十八年的时候,鞑靼部落来寇边,在西北边疆大肆劫掠,朝廷就点了哱拜的儿子、义子,以及一个叫土文秀的指挥去打退鞑靼。

    但是当时的宁夏巡抚党馨,只下令土文秀率领一千骑兵去西边援救。哱拜打了一辈子仗,一看就知道这个文官在乱搞。所以他就

    带了三千家丁和自己的儿子去了军营--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崩溃,各个武将都有几百几千的家丁,就像是唐末藩镇的义子一般,是他们打仗的精锐。

    哱拜是直接越过党馨这个巡抚向更高一级的经略请求出兵协助的。经略欣然同意。但是党馨不乐意,他不仅看不上哱拜是个武将,更是个蒙古投降来的武将,而且对他无视自己,直接找上司经略去自荐的做法很不满。于是不给他装备和马匹,就这么让他跟着出征去了。]

    朱棣一掌拍在桌子上“胡闹军国大事,岂可为一点子私心就从中作梗这个党鑫,该杀”

    [因为卫所制的崩坏,所以那时候的明朝已经开始吃空饷了,打仗基本全靠自己的家丁精锐,哱拜也不例外,也有这个恶习。所以党馨就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做文章。]

    朱元璋叹气这么好的制度,咋就能崩坏呢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府兵制也是因为土地兼并溃败的,但是他以为大明能坚持的久一点呢

    不然还能用什么方法

    像宋朝一样让一堆的流放发配或者犯事的人来当兵那也没啥战斗力啊

    何况大明的财政也支撑不了募兵制。

    难搞。

    [哱拜觉得,这是当时的常态,一般巡抚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党馨这么做肯定是因为自己没有表态,没有投靠他。

    于是在党馨找哱拜索要树瓜种子的时候,哱拜立马就找人送去了,结果党馨却直接将送种子的人给仗杀了。

    哱拜无奈,毕竟是巡抚,毕竟是文官。毕竟咱们前面说过,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就开始变得愈发强势,压制武人。

    所以哱拜让自己的儿子带上金银财宝去给党馨送礼去了。

    结果党馨把哱拜的儿子打了一顿给关起来了。]

    朱元璋寻思你看咱说什么来着,募兵制根本搞不起,只能是吃空饷然后养点精锐。

    [啊这,哱拜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要么就跟别的官一样收下我的重礼,反正我也不是不能打胜仗。要么你真是个清正刚直的好官,就把我抓了公布我的罪名。

    结果你跟我搁这整一套套的花活是什么意思

    咱们宁夏兵多久没发粮饷了你心里没点逼数

    于是连夜就鼓动大家造反了。]

    朱棣沉思一阵,对身边的大胖儿子道“果然是财政问题,如果朝廷没有拖欠粮饷,那些普通的宁夏卫所兵肯定不会好端端的跟着哱拜造反。毕竟这哱拜只是个副总兵,不是宁夏的土皇帝,还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哱拜的家丁确实挺精锐的,一下子占领了宁夏及其周边地区。但他当不了第二个西夏,所以仅仅过去了八个月,就被李如松给平定了。]

    [这里有两点要特意提一下,一个是鞑靼寇边,一个是宁夏不发粮饷。而这两点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文官在瞎搞。]

    李善长现在简直是如坐针毡了,怎么说来说去都是他们这些文官的

    问题文官到底把大明怎么了

    皇上要是没有他们这几个浙东文士辅佐,能定鼎天下,治理社稷么

    这天幕,有失偏颇

    [鞑靼是明朝的老对手了,其秉性和其他时候的北方游牧民族差不多。一开始明朝武德充沛,对草原是绝对的压制。

    到了仁宣期间,大明开始战略收缩,进入休养生息时期。按理说这个发展方向是对的,但明朝有一件事没做好,就是对河套进去的管理。]

    朱棣这回可终于找到正主了,仁宣时期,就是他儿子和孙子嘛。

    所以他狠狠瞪了身边的大胖子一眼“听听你做的好事”

    [从秦代以来,对河套平原的治理与争夺就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博弈的重要一环。因为他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妙了。]

    李世民点点头没错,朕这十年在河套西边种了好多树

    [如果是中原王朝占据河套平原,那不仅可以获得优良马场和有着“塞上江南”支撑的数百万亩良田,还可以对蒙古草原形成主动出击的态势。

    反之,如果是游牧民族占了,那么就是威胁关中的前哨基地。]

    [仁宣时期因为北部防线的收缩,就已经有一些牧民跑到河套去定居,但因为人不多,没什么威胁,所以朝廷也就没在意。]

    朱高炽松了一口气,心里暗想这天幕能不能把话一口气说完,不要总牵连他这种无辜的人。

    他对朱棣道“父皇,你听见了吧,我那时候人很少,没威胁的,而且让牧民去定居也是彰显我皇明的仁德。”

    “仁德个屁”朱棣沉下脸教训了他一通,

    “不要以为天幕说你庙号是仁宗,你就骄傲起来了,你想想那宋仁宗有什么武功在朝堂上也是被大臣喷一脸唾沫星子,毫无帝王威仪,你也想做这种皇帝”

    朱高炽赶紧又低下了头,把嘴紧紧的闭上,只留着自己的三层下巴对着朱棣。

    “还有,迁居是迁居,你有没有做好编户统计有没有防止间谍就近窥探军情有没有归化他们内迁”

    朱高炽我哪儿知道,我还没当过皇帝呢。

    好惨,挨骂的总是我。朱瞻基什么时候能长大,跟我一起看天幕。

    [到了朱祁镇两次当皇帝的时候,北方防线跟筛子似的,到处都是漏洞,所以肆无忌惮跑来河套住的小部落越来越多。甚至到后来发展成,鞑靼的三大首领在大明的疆域河套平原打内战。

    顺便还威胁了一下陕西地区。

    朱祁镇,不愧是你。]

    朱棣下定了决心,他要活的久一点,最起码活到他孙子朱瞻基娶妻生子,自己给他定好了太子才能安心闭眼,不然一旦让这个什么朱祁镇生出来了,那他在棺材里都得气的跳出来。

    [不过朱祁镇这个人呐,运气是真不错。第一次当皇帝作出来一大堆事儿,有他弟弟给他擦屁股。

    朱祁钰刚给他解决的差不多,诶朱祁镇又复辟了。

    然后他第二次当皇帝又惹出好几件烂事,诶他儿子接着给他把屁股擦干净。]

    [这投胎的运气,我属实羡慕。]